米芾《箧中帖》 纸本 约书于北宋元祐六年(1091)
28.4cm×39.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北宋元丰五年(1082),刚过而立之年的米芾前往黄州,拜访处于人生低谷的大文豪苏东坡。看到比自己小十四岁的米芾专程来访,苏轼非常开心,当即亲绘《枯木竹石图》以赠,并指导他学书取法晋人。苏轼对这次见面印象深刻,多年以后,远谪海南,对米芾仍然赞不绝口,云:“独念吾元章迈往凌云之气,清雄绝俗之文,超妙入神之字,何时见之,以洗我积年瘴毒耶!”
元符末年,蔡京因苏辙弹劾而降职,郁郁寡欢,米芾及时前往安慰,蔡京儿子蔡絛在《铁围山丛谈》卷四记载了此事。后来,蔡京把珍藏的谢安《八月五日帖》送给米芾,米芾如获至宝, 在帖后题赞曰:
山林妙寄,岩廊英举。不繇不羲,自发淡古。有赫太帝,天造翰艺。末下龙跡,震惊大地。
米芾不喜科举,不是进士出身,虽因其母阎氏与高皇后的关系而恩荫入仕,但任的都是些微末小职,如秘书省校书郎、临桂县府等。米芾原名黻,黻字本意乃官服上的纹样,“黑与青谓之黻”,寄意于官场腾达、建功立业。元祐六年(1091),刚刚担任润州州学教授不久的米黻,改名为“芾”,芾字意“草木茂盛”,这一改名,意义非凡,展示了米芾以书画鸣于朝野的决心。米芾的选择无疑是符合其个性的,正如他的诗言“功名皆一戏,未觉负平生”。
但是书画之路何其难也,并不比仕途容易!米芾遇石称兄,颠狂处世, 成功打造出特立独行的炫目形象。以其收藏书画方式而言,花样迭出,堪称旷古绝今。潭州道林寺四绝堂藏有唐代沈传师书写的《道林诗》,米芾游宦过其下,向寺庙主僧借观,某一天晚上居然携之乘船远遁。又有一次,米芾在蔡攸的船上观赏字画,看到一幅晋代王衍的书迹,立即卷轴入怀,站起来准备跳到水中。蔡攸大吃一惊,忙问原因。米芾答道:“生平所蓄未尝有此,故宁死耳!” 蔡攸不得已,遂以赠之。还有一种特殊方式,常人做不到。米芾的临摹水平极高,几可乱真。米芾从他人那里借观书画,然后临摹一本,归还时把真、赝放在一起,让人自己挑选,有眼力的收回真本,没眼力的自认倒霉。通过种种方式,米芾收藏了大量书画名迹,因藏有王羲之《王略帖》、王献之《十二月帖》 及谢安《八月五日帖》,遂命名其居所为“宝晋斋”。米芾还打造了一艘专门用于贮藏珍品、从事书画创作的米家书画船,航行江河间,是当时令人惊羡的一道亮丽风景线。黄庭坚写诗赞道:“沧江尽夜虹贯月,定是米家书画船。”
米芾的鉴藏别开生面,钤印方式也独具一格。据《画史》记载,最上品书画,用“米芾秘玩”“米姓翰墨”等印;有“辛卯米芾”“米芾之印”“米芾元章”等印,皆绝品;有“米姓清玩之印”者,次品也,玉印只盖于书帖。米芾撰写的《书史》《画史》是笔记体鉴藏著作,被称为“后世著录之祖”,为历代鉴藏家所重。比如根据《书史》关于《王献之送梨帖》的记载,可推断苏轼的跋诗“君家两行十二字,气压邺侯三万签”,其实是题给王羲之的《思言叙帖》的。
米芾不仅是鉴藏大师,更是一代书法大家,其真迹现存五十多幅,如《多景楼诗》《蜀素帖》等。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《珊瑚帖》,写于竹纸上,后半幅画珊瑚笔架一支,是米芾唯一存世的画迹,帖上的七绝小诗,读来兴趣盎然,诗云:
三枝朱草出金沙,来自天支节相家。当日蒙恩预名表,愧无五色笔头花。
米芾一生虽无功勋伟业,然其倾注于书画,终而彪炳千古,正是:
米颠处世特独行,出身冗浊仕途暝。结交苏蔡皆为艺,书迈古今胜公卿。(文/赵伟松)
扫一扫,即可下载
扫一扫 加关注
扫一扫 加关注
喜欢文章
给文章打分
0/
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
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
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、数据仅供参考,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,风险自负。
证券日报社电话:010-83251700网站电话:010-83251800网站传真:010-83251801电子邮件:xmtzx@zqrb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