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贵忱,号可居。1928年7月生于辽宁省铁岭市。1978年后,先后任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副馆长、广东省博物馆副馆长。1984年参与创办《岭南书艺》杂志,担任副主编。曾为广东省书法家协会顾问、《广州大典》顾问、广东省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顾问。出版编著有《中国钱币大辞典·泉人著述编》《张樵野戊戌日记》《可居丛稿》《可居室藏清代民国名人信札》《可居室藏书翰·罗振玉》等,参与编辑《广州大典》《廖燕全集》《南越陶文录》等。
王贵忱 行书录王安石诗并识 102cm×51cm 纸本 1974年
王贵忱 行书跋铜镜一则
61cm×35cm 纸本 2008年
大凡著名学者都善学,王老在学书问题上,也是这样。他取法乎上,转益多师。楷书从流沙坠简入手,继而学钟王小楷和晋魏写经。流沙坠简高古淳朴,是楷书之源;钟王小楷写经天真古朴,为楷书之母。王老从此三者入手,等于抓住了楷书之脉。故王老小楷书淳雅天真,古趣盎然。王老的行书是从“二王”入手的。在“二王”行书中,王老最喜《集字圣教序》,因为《集字圣教序》收王字最多、最真实、最能反映王羲之行书基本面目。王老于此贴用功最勤,但王老学书不求形似,重在得古人神理,在此基础上,博采众长,形成自家书风。
据王老自己介绍,他还喜欢杨凝式的书法,曾对杨的《韭花帖》《神仙起居法》《步虚词》等帖下过一番功夫。杨凝式在中国书史上的地位很重要,他上承晋唐、下启两宋,对苏轼、陆游等人影响非常大。王老学杨甚得神髓。我曾将王老的字和杨凝式的《韭花帖》《步虚词》进行对照,发现王老行书在理法上和杨凝式有许多暗合之处。
宋人行书,王老最喜欢苏轼和陆游。对这两家,王老在学习上善于取舍,能不受古人习气影响,探骊得珠。学苏书取其刚健婀娜、天真烂漫之趣,避其沉滞偏斜之习;学陆游得其遒润,淋漓洒脱之态,避其跳宕夸张之病。宋以后学苏书者,多为苏书所束,写不出自己风格,而王老却能入虎穴,得虎子,能跳出来,为己所用,这就是王老高明之处,可见王老善学。
另一个对王老影响较大的书家就是董其昌。董书禅书一体,俊骨逸韵,以古淡空灵见长。王老学董,取其俊逸淡远,去其空怯、偏渴、纤弱之病,代之以枯劲,和之以闲雅,温之以妍润,凛之以风神,真可谓化腐朽为神奇。还有张之洞和罗振玉,这两家都以学苏东坡见长,他们的书法真迹王老经常过眼,或直接临摹,或潜移默化,对王老书法都产生过深远影响。特别是张之洞,每谈及其人,王老都推崇备至,因为张氏学苏书成就高,宋以后学苏书者,似无出其右,他的字给王老提供了许多可借鉴之处。
至于钱玄同、谢无量、魏建功等人,对王老书法都给予过很多启示。当然,作为学者书家,王老不止临摹取法这些人,还有很多已化入先生的作品之中,难寻迹象了。集千家米煮成一锅饭,囊括万殊,裁成一相,这就是王老学书成功之路,也是一条汲古出新之路。
王老书法,不激不厉,风规自远,有明显的艺术特色。观赏王老书法,如看山间溪水,自然流淌,似听田园牧歌,古韵悠扬。他的字经过千锤百炼,去掉了火气,删除了雕饰,削尽了冗繁,远离了喧嚣,以其独特面目立于古今书法之林。先看用笔,这方面最能体现王老书法艺术特色,体现王老实工夫、真性情。其最突出特点是强调线的质量,并以简约见长,简约不等于简单,其用笔自然天成,落笔有力,行笔充实,疾涩互补,转折圆劲,带燥方润,将浓遂枯。时有枯笔,却不虚怯;多用中锋,线条坚浑。王老通文字学,精古泉,有时将古泉书法线条运用到创作中,使点画形式虽简而内涵丰富,点横竖撇,如坠石,如枯藤,仔细观赏,整个字如老树着花,给人以无穷想象。再看结体,迎让避就,甚为得体。映带沉着,转折轻捷,承接含蓄,开合有致,收到了奇而稳的效果。
清人刘熙载云:“书者,如也。如其学,如其才,如其志,总之曰,如其人而已。”用这话解释王老书法之由,是最恰当不过的。
(文/于景頫)
扫一扫,即可下载
扫一扫 加关注
扫一扫 加关注
喜欢文章
给文章打分
0/
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
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
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、数据仅供参考,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,风险自负。
证券日报社电话:010-83251700网站电话:010-83251800网站传真:010-83251801电子邮件:xmtzx@zqrb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