稿件搜索

古代仕女画赏析

  [南宋]陈清波(旧题刘宗古) 瑶台步月图 25.6cm×26.7cm 绢本设色 故宫博物院藏   

  在宋代画论中,仕女画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科,但是仕女画的表现水平和存在价值,却远不及前代。郭若虚《图画见闻志》:“佛道人物、士女牛马则近不及古。”“今之画者,但贵其姱丽之容,是取悦于众目,不达画之理趣也。”从取悦于众目、不达画之理趣,到贵游、戏阅、不入清玩,宋代仕女画与宋代文人的审美旨趣显然出现了相悖之处,与宋代文人所认同的画之理趣也不相一致。所以,在宋代,仕女画基本排到了所有画科的末端,成为一种纯粹的赏玩之物。

  宋代陈清波的《瑶台步月图》,是以表现世俗女性劳动形象的仕女画,表现了中秋佳节三位仕女在高台上赏月闲谈的场景。中间一位仕女手捧酒杯,两旁仕女手端食盘,之外还站立有两位侍女,一人执扇,一人捧酒壶。中间三位仕女,不论是面妆、发饰,还是衣着、形态,都与唐代仕女画中丰腴圆润的仕女形象截然不同,一种纤瘦的、淡雅的女性形象开始出现并成为宋代仕女画的主要表现和审美方向。画面中的女性身材纤细高挑,身段轻盈,肩部开始平削,给人一种弱不禁风、我见犹怜的感觉,脸颊也不再饱满、不再涂红,而开始追求一种相对瘦长淡雅清丽的美感。服饰也不再是轻衣薄纱,宋代开始流行穿褙子,它的基本样式是长袖、长衣身、腋下开衩。这种束衣高领的服装形制,既能实现对肌肤的遮挡效果,又能增加轻盈纤细的身姿形态,既美观得体又满足了宋代对女性装饰的有限度、有节制的要求。

  (文/崔晓蕾,详见《中国书画》杂志2025年第4期)

证券日报APP

扫一扫,即可下载

官方微信

扫一扫 加关注

官方微博

扫一扫 加关注

喜欢文章

0

给文章打分

本文得分 :0
参与人数 :0

0/500

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

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

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、数据仅供参考,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,风险自负。

证券日报社电话:010-83251700网站电话:010-83251800网站传真:010-83251801电子邮件:xmtzx@zqrb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