稿件搜索

张敔《兰亭修禊图卷》赏析

  [清] 张敔 兰亭修禊图卷(局部) 31cmx131cm

  华夏节俗文化历史悠久,其中所蕴含的宗教信仰、历史典故、岁时饮食、养生保健、娱乐游艺等内容,由古及今有沿革,有变迁,传承不息。明清绘画中有大量以岁时节俗为内容的作品保留下来,通过其细腻的笔触生动再现了当时的风俗文化,为了解传统文化的传承演变提供了可靠的图像佐证。

  以农历三月三日的上巳节为例,在宋以前是古代社腊之外最重要的节日。此日人们祓禊于水上作疗疾衅浴,以祛病祈福。发展至晋时,节日中的娱乐成分愈重,在祓禊之外更增添了踏春游玩的活动,其中王羲之、谢安、孙绰等名流高士于会稽(今绍兴)兰亭作曲水流觞之戏,引得时人纷纷效仿。曲水流觞,以酒杯置于水中,从上游顺流而下,众人分坐曲水边,杯停则取杯饮酒或吟诗作赋。此后王羲之作《兰亭集序》成为千古佳作,其中所描绘的崇山峻岭、茂林修竹间文人雅集、畅叙幽情的盛景也成为后世画家创作的经典题材。

  天津博物馆藏清张敔所绘《兰亭修禊图卷》不失为此中佳构。张敔(1734—1803),字虎人,又字敔园,一字芷园,亦作芷沅,号雪鸿、南泉,又号木者(一作木香),晚号止止道人,先世安徽桐城人,迁江宁(今南京)。乾隆二十七年(1762)举人,官湖北房县知县。以冒籍事去职,遂遍海内。能书工诗,山水、花鸟、人物无不精妙。此图纯以墨笔绘三月上巳日士人兰亭修禊之景。画面人物、树石、亭台布置妥帖,渴笔焦墨勾廓,湿笔淡墨晕染,笔致苍辣中见秀润,疏松中见谨严,层次丰富,意趣盎然。卷首画家自题作于“乾隆四十七年(乾隆壬寅1782)二月廿三日”,可知此画作为画家49岁时所作。钤“张”“敔”白文连珠印。卷后有翁方纲考证及张志潭(1884—1936,字远伯,河北丰润人,张佩绪之子)题跋,可知此画卷为张志潭旧藏。

  随着社会的进步,如今人们虽不识上巳只知清明,但其中赏春踏春的内容却已深深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中,成为春日里的一项重要活动。而《兰亭修禊图》的创作传统也并未因上巳节的消失而停止,其所呈现的古人精神面貌与文化底蕴仍散发着传统文化的魅力。

  (文/刘姝伊)

证券日报APP

扫一扫,即可下载

官方微信

扫一扫 加关注

官方微博

扫一扫 加关注

喜欢文章

0

给文章打分

本文得分 :0
参与人数 :0

0/500

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

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

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、数据仅供参考,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,风险自负。

证券日报社电话:010-83251700网站电话:010-83251800网站传真:010-83251801电子邮件:xmtzx@zqrb.net